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深圳首富2024,以及2024年全球富豪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一、她是餐饮首富身家60亿,投百度外卖亏5亿,今遭十年老臣背叛
刚宣布扭亏为盈,味千拉面就又曝出了挪用公司资金丑闻。
3月13日,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通过详细审查银行记录,确定前首席财务官刘家豪在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以支票欺诈的方式挪用公司资金,金额最多为2363.7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024万元)。而此前2018年12月,味千中国第一次发现其首席财务官“监守自盗”时,涉及金额仅为179.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54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44岁的刘家豪自2008年起就担任味千中国首席财务官,并身兼多家子公司的秘书职位,在审计、财务等方面拥有15年以上的经验。目前,味千方面已经将刘家豪罢免,并向香港警方检举。
味千拉面是以拉面为主打的快速休闲连锁餐厅品牌,1968年创立于日本熊本县,1996年被引入中国。截至2018年6月30日,味千拉面在中国的门店数已超过700家。就在挪用资金公告发布的前一天,味千中国刚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8年全年业绩扭亏为盈。
潘蔚在1995年报名参加香港商界考察团,随团前往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寻找商机时,还不知道这一决定,日后会让大学都没上过的她走上中国餐饮首富的位置。
1988年,生长在山西的潘蔚随父母迁往香港,为了补贴家用,她没能继续完成学业,而是一边打工,一边自学财务和英语。在一次去乡下收购玉米的过程中,潘蔚发现,每斤五毛钱的玉米经过简单包装,转手就能卖上三倍的价格。
摸清门路的潘蔚决心自己创业,把国内南北方的食品经过筛选和包装后销往国外,很快就小有成就。但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时,潘蔚也发现食品贸易行业欠账太多,死账、坏账的存在给公司周转埋下了很大风险。为了寻找新的机会,潘蔚报名了香港商界考察团。
在日本,潘蔚见到的味千拉面还只是个每间店面只能容纳八九个人的小铺子,但味千工厂的工业化生产、流水线操作、以及将来大规模生产的潜力给潘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快,潘蔚就拿到了味千拉面的中国代理权。
1996年,味千中国在香港开出第一家店,并在当月实现盈利。1997年,潘蔚带领团队推着辆小板车在世界之窗摆摊卖拉面,最终成功打入深圳市场,并逐步在全国蔓延开来。2007年,味千中国登陆港交所,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以内地为基础的餐饮企业。
同样是在2007年,胡润百富首次发布《胡润餐饮富豪榜》,潘蔚以60亿元的身家排在首位,并在此后的四年完成蝉联,就连彼时风头正盛的俏江南张兰及湘鄂情孟凯也难以望其项背。
2010年,势不可挡的味千中国提出“千店计划”,要在五年内开出1000年店铺。但是话音未落,味千拉面的“骨汤门”事件爆发。
2011年7月,有媒体质疑称,味千拉面的汤底是用专门的汤粉、汤料调制而成,成本只有几毛钱。而在此之前,味千拉面一直宣称其汤底为猪大骨和各类鱼骨熬制而成,每碗钙质达1600毫克,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
受此影响,味千中国的股价遭受重挫,在事发两周内跌幅超过30%,总市值快速蒸发6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而持股51.86%的潘蔚身家也随之缩水近3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
“骨汤门”事件后,原本一路狂奔的味千拉面被按下暂停键,甚至有门户网站的网友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网友表示不会再去味千拉面就餐。
经过几年的自救和修改品牌战略,到2015年,潘蔚才又重新提出了“千店计划”。但此时国内餐饮业竞争已日渐激烈,外卖行业兴起的同时,消费者也已被更多的商圈、更多的就餐选择分流。2015年全年,味千中国营业额为33.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8.4亿元),同比下降5.8%,净利润2.2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同比下降17.7%。
受困于传统餐饮行业的味千选择投资百度外卖,2015年7月,味千中国宣布与旗下全资子公司同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味千承诺投资6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亿元),再加上其他合伙人的1000万美元,共获得百度外卖不到10%的股权。
这笔投资在初期也确实给味千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收益,2016年半年报显示,虽然主营业务的营业额仍在下降,但味千中国净利润高达6.7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7亿元),同期大涨506%。好景不长,2017年8月,上轮融资时还估值24亿美元的百度外卖被饿了么以8亿美元收购,味千中国也随之损失惨重。2017年年报显示,全年净亏损4.87亿元,同比大跌173%。
到2018年,味千拉面成立50周年,已在全球13个国家拥有800家门店,其中中国市场就占了717家(截至2018年6月底),占总数的89.63%。
二、新加坡首富刚刚捐给中国10个亿,他究竟是什么来头
新加坡首富成天换人,最近新的首富刚问鼎,转手直接给中国豪捐了10个亿,网友就纳闷了,这人年纪老老的,相貌平平的,怎么出手一阔绰,看起来就那么帅呢?
砀山不见山,安徽最北端,这里现在是知名的“世界梨都”,而李西廷出生于它最贫瘠的年代。
那会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全家勒紧裤腰带送他上学,他狠劲苦读想靠知识改变命运,却搏不过命运捉弄。
1966年高考取消,李西廷就去湖北神农架当了兵,文不能施展抱负,武总能是条出路吧。
在援建的深山老林里,这些年轻人把满腔热血,洒在了祖国建设的土地上。
没想到军旅四年回来,遇上十年中仅有的一次高考机会,他恶补一番,以砀山县数理化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即分配到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从事超导磁体研究工作,前途很是光明。
1986年,中科院与美国上市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国最早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公司:深圳安科,35岁的李西廷当上办公室主任,正是挥斥方遒意气风发之际,他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那个年代,国内医疗资源十分匮乏,现代化仪器仅大医院才有,普通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非常差,他的家乡甚至连急救设备都买不起。
他说:“一个医院要一万多种医疗设备,可当时中国只能做消毒柜、病床、镊子、夹子、针管,稍微有点技术性的都没有,缺得太多了。”
医疗设备缺失,带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巨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国外资本令人咋舌的高价。
比如一台最简单的监护仪,正常价格也就八千块钱,但当时技术被国外品牌垄断,人家卖给我们竟要13万的高价。敢这样狮子大开口,磨磨唧唧拖上半年才给你送国内,还不愁卖不掉,就是因为我们国内医疗技术水平低,这些设备也没有人生产。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会被欺辱,中国人怎样才能真正站得起来?除了“国产化”,别无出路。
一片空白的医疗设备市场,辞去公职下海创业的李西廷,决意要绘出一幅巨大的蓝图。
40岁,他创办深圳迈瑞医疗,背负起实现“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的梦。
最初他只有3万元启动资金,靠代理国外产品赚取第一桶金,每前行一步都是巨大的艰难。
当第一次签订36万元订单,他激动到签字时手一直颤抖,撕了三次合同才签好。
凭着良好口碑和市场积累,李西廷的腰包越来越鼓,只凭代理就足以赚得盆满钵满,有人说自主研发什么的劳心耗力,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还是算了。
他不肯放弃,除了维持公司正常运转,钱全部都砸给技术,迈瑞医疗“鼓捣”出完全自主研发的:
中国第一台经颅多普勒脑血流诊断仪
中国第一台准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中国第一台全数字黑白超声诊断系统
亚洲第一台全电子流量计的高端麻醉机
全球第一台实时可视化无创定量肝超仪
不光打破西方对国内医疗市场的垄断,价格还比他们低的多得多,自此外国人说了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十年后,李西廷带领迈瑞医疗,实现自主研发的产品销售额高达1个亿。在外国人手里抢走了国内市场,他的目光,又盯上了国外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
2006年,迈瑞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医疗设备企业,也在这时,为方便业务往来,李西廷入籍新加坡。
两年后,迈瑞收购了,全球最老牌的监护品牌Datascope,成为全球监护领域第三大制造商。
一战成名,掀起雷霆攻势,接连“鲸吞”13家海外一流企业,如今的迈瑞,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医疗器械集团,也是世界级的医疗器械巨头。
在推进健康中国的伟大建设途中,深圳迈瑞是稳步前行的“龙头”,李西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带头人,他说,“企业要成长,就要敢于突破、在研发上敢于投入,不要只看眼前利益。”
掌握了医疗器械核心技术的迈瑞,被誉为“中国医疗界的华为。”
2021年,李西廷成为新加坡首富,因国籍问题曾引起一些人争议,不过无论什么身份,并不能影响他对中国的情感,这么多年,他表达感情的方式就一个字:捐。
2009年,他为砀山捐赠了3所希望小学;2010年,向砀山中学捐赠600万元教育基金,同年在安徽淮北、甘肃会宁等地,捐赠多所希望小学;2017年,向砀山捐赠了1000万元,用于发展文旅事业;2018年,再次给砀山捐赠1000万元,用于扶贫事业。从2010年到2018年,他持续向母校中科大捐赠近3000万元,2020年,又向中科大捐出1.068亿元成立“李西廷基金”,重点用于高端人才培养。
也在这一年,他为家乡砀山带来4个亿的投资,兴建医疗科技产业园,预计到2024年交付使用,这将是一座“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化产业园的工业园区”,能解决当地数千人的就业问题。
李西廷说:“我的家乡富裕了,我走出去脸上也有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三年疫情大考,李西廷和迈瑞一直是背后的默默功臣。
2020年大年初二,他组织三百人复工复产,迈瑞人说:“国家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人民需要就是我们必须要满足的。”
迈瑞150名工程师奔赴武汉,向火神山、雷神山,交付关键医疗设备超3000台,捐赠医疗设备总额3300万元。李西廷还向广西捐医疗设备1.073亿元,向甘肃、贵州,分别捐赠医疗设备7600多万元、3400多万元。
一直以来,他的公益鲜见报道,但他从不以为意:“我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乡的哺育和祖国的培养,我只是在惦念着这片土地。”
最近,71岁的李西廷再度蝉联新加坡首富,这位“酷酷”的老头刚问鼎首富就宣布,出资10亿人民币为中国砀山中学建设新校区。
不忘来处不辍前行,在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上,李西廷面向全世界这样说:“凭借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能力,我们一定能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优质产品!打造国之重器,树立民族脊梁!”
论迹不论心,其实有很多像他一样的海外游子,身在异乡,心向祖国。
曾经的新加坡首富黄志祥家族,多年来曾给中国捐助高达80亿;泰国首富谢国民,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都在中国累计投资超千亿,带动无数国人就业;印尼首富林文镜,为中国福建福清拉来外商投资,如今福清已是福建最富有的地方之一。
时代终会铭记,同一个伟大复兴的梦想,是所有华人共襄盛举的荣光。
为个人蝇头小利,吃里扒外,纵然身在华夏土地,也不过是民族的蛀虫;而心向中华谋,怀家国大义,无论身在何处,那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