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裁员降薪2024,自愿降薪后裁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合资车企变天了!换帅、裁员接连而至
来自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7.8万辆和181.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7.3%和10.2%,同比分别增长78.5%和87.7%。其中,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完成99.9万辆,同比增长81.4%,市场份额55.2%。
此外,销量前五车企中,中国品牌车企占据四席,仅一汽-大众位列第二名。受到销量不振影响,合资车企纷纷开启大幅调整,包括集中换帅和多年未见的裁员。由此不难看出,合资车企变天了!
5月12日,上汽通用宣布,因工作需要,原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王永清即日起调任上汽集团副总经济师;原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庄菁雄接任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自2014年7月起担任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之后,王永清已经执掌上汽通用近九年时间,是上汽通用在职时间最久的总经理。而作为接任者的庄菁雄是一位70后,同时也是上汽通用的“老人”,在1996年加入上汽通用汽车参与了合资公司组建工作。
而在4月26日,东风日产也进行了人事调整。据东风日产公告,辛宇因任职到期,不再担任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英菲尼迪事业总部总部长,将升任至日产总部。而接任者刘新宇,曾在上汽大众供应链及采购部门任职,后担任斯柯达事业部执行董事,负责销售、品牌和营销、网络开发和售后。2019年加入名爵欧洲,2022年升任名爵欧洲CEO。
今年2月,上汽大众也进行了高层人事调整。据上汽集团发布的公告,陈贤章调任上汽集团副总经济师、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其上汽大众总经理一职,由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健旭接任。
可以看到,曾经都是销量前五常客的三家合资车企,选择在今年集中换帅,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巧合,也是应对市场变化进行的主动调整。而实际上,合资车企的转型不仅仅是高层人事调整,多年未见的裁员也伴随而来。
合资车企在国内发展这么多年,一直以来都是在扩张,包括在很多地方建设生产基地,几乎没有面临过裁员问题。在今年也首次出现,并且还不止一家车企。
据相关消息报道,福特中国开始裁员,按照N+3来赔偿,人数超过1300人。针对裁员消息,福特中国回应称,“公司正在打造一个更加精简、灵活的组织结构,将资源投入到具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努力实现在华业务目标。”
而悦达起亚也发布内部通知,部分管理层被要求“轮休”,第一批轮休时间长达一年,从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主要对象直指经理和部门长,总人数100人左右。对于此次“轮休”,起亚回应称是为顺应全新的电动化时代,积极主动创新变革,加速向电动化品牌转型而进行的正常调整。
此外,有报道称4月初上汽集团已宣布全员降薪并开始计划裁员,高管下调20%,部长下调15%,员工10%。尽管上汽集团回应此消息不属实,但这样的裁员信息并非空穴来风,或许将是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
而如果销量持续被自主品牌压制的话,或许合资车企更大范围的裁员也会到来。
应该说,中国品牌车企销量的持续增长,让各大合资车企面临非常大的转型压力,到底如何转型新能源,成为摆在合资车企面前的一道难题。毕竟它们面对的是全球一盘棋,不会简单地以中国市场来决策未来。而随着合资股比的放开,只有宝马和起亚迈出了增持股份的步伐,其他车企并未在这方面进行拓展。
但从这几家主动的车企来看,他们都将发展重心投向了电动化。包括上汽通用的奥特能电动车平台、VIP智能电子架构、全新一代VCS智能座舱、全新一代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等创新技术正在加速落地。在上海车展前,上汽通用别克E5在武汉正式上市,该车定位中大型纯电动SUV,官方指导价格区间为20.89-27.89万元。
而东风日产选择纯电、e-POWER、插电混动三大技术并行,以多元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用车需求。在上海车展上,日产带来了纯电动SUV概念车型——Arizon,它是一款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多功能移动出行伙伴。配置第二代e-POWER电驱技术的超混电驱奇骏,也将在5月底上市。
悦达起亚从今年起,每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至少一款基于电动化全球模块型平台E-GMP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到2027年,共计将推出6款EV车型;到2030年,预计实现年销量45万台,其中EV车型年销量占比达到40%,达到18万辆。
但像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上汽大众等年销量达到百万级的合资车企发力新能源,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首先就是不少岗位将面临被优化掉,首当其冲就是动力系统研发工程师,包括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研发人员,还有发动机厂和变速器厂的员工。这也是需求车企去考量的,与新势力车企毫无包袱地集中发力是有很大不同的。
总的来说,进入2023年,合资车企面临销量压力下,开始筹划大变革,裁员或许是降本增效最直接的方式。这次上海车展合资车企海外高层的到访,或许将加速这个进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扯扒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法拉第未来定下FF81代工厂,计划2024年量产
法拉第未来定下FF81代工厂,计划2024年量产
法拉第未来定下FF81代工厂,计划2024年量产,法拉第未来表示将与韩国汽车制造商Myoung Shin合作,共同生产,法拉第未来定下FF81代工厂,计划2024年量产。
近日,贾跃亭在美创办的电动车企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或法拉第未来)官方宣布,已经与总部位于韩国的汽车制造商Myoung Shin签定合约,将在2024年开始生产FF旗下的第二款电动车型FF81;FF表示,FF的大规模生产、轻资本模式将有效发挥全球供应链优势,这也将使FF在2025年实现盈利。
FF81代工厂定了,FF称将在2025年实现盈利!
早在法拉第未来上市之前,就曾透露过轻资产商业模式的计划,代工生产最大的好处在于投入少、产出快、同时也让代工厂的资源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实现双赢!
美国当地时间2月9日,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全球共享智能电动出行生态系统公司Faraday Future官方宣布,已经与总部位于韩国的汽车制造商Myoung Shin Co., Ltd.签定合约,将在2024年开始生产("SOP")FF的第二款电动车型FF81。
据介绍,总部位于韩国首尔附近的Myoung Shin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为众多一线汽车制造商提供服务。Myoung Shin的群山工厂将负责FF81的生产工作,该工厂不仅拥有灵活性的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同时拥有专属的港口运输通道。根据协议,Myoung Shin将为FF提供充足的产能和制造能力,并按照FF的对市场需求的规划来生产制造FF81。
Myoung Shin总裁Taekwu Lee表示,我们将与Faraday Future通力合作,共同打造电动车行业的未来,为消费者提供顶级高品质的产品,高品质地为FF生产FF81电动车。
敲定FF81代工厂之后,FF在全球的生产制造布局就已经落下两子,在美国,FF汉福德工厂正在紧密锣鼓的安装生产FF91的生产设备,FF也在四处招兵买马,计划今年7月份交付FF91,在韩国Myoung Shin将为FF旗下的FF81代工。
最让人期待的还是FF在中国的布局,此前FF与恒大通力合作在南沙建厂的计划泡汤后,FF由于资金问题,在中国建厂或代工的计划一直没了下文。
2021年1月29日,吉利FF正式官宣达成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并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几方的口中虽然提到代工的只言片语,但一直也没有下文。
有业内人士分析,考虑到车企前期的资金吃紧,法拉第未来在中国寻求代工的可能性较大,这也符合Faraday Future轻资产模式的计划。
按照今年7月交付FF91、2024年代工厂生产FF81的计划,以及FF的轻资产模式,FF直言将在2025年实现盈利,至于是否得偿所愿,我们拭目以待。
法拉第未来几次临近破产,却又化险为夷,到最后还能走到量产前的临门一脚,这其中贾跃亭的抉择最为关键。
2016年下半年乐视现金流突然吃紧,债务危机一触即发,为了稳固乐视江山,贾跃亭引入融创火线救场,孙宏斌携带150亿入场,融创成为乐视二当家。
2017年下半年,乐视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深陷债务泥潭的贾跃亭也是无力扭转败局,而在此刻远在太平洋对面的法拉第未来也并不好过,贾跃亭前期出资的10亿美金也即将消耗殆尽,在两者的抉择下,贾跃亭选择了后者,远赴美国亲自坐镇法拉第未来,贾跃亭把翻盘的希望寄托在了未来的汽车赛道上。
2017年冬,坊间多次传出法拉第未来即将破产的消息,但很快贾跃亭找到了新的金主,2017年11月30日,香港时颖公司与FF达成合作协议,计划投资FF20亿美金,也是这家公司的驰援让法拉第未来化险为夷,后来香港时颖被恒大集团收购,恒大间接成为FF背后的第一大股东,继续履行投资FF20亿美金的计划。
然而在投资8亿美金后,恒大与FF就产生了分歧,最终一拍两散,失去金主后,法拉第未来再次面临破产危机,关键时刻,贾跃亭采取紧急措施,裁员降薪,关闭部分业务部门,让部分员工放假。
为了筹集资金,贾跃亭更是卖掉了FF洛杉矶总部大楼改为租赁从而换取了近3000万美元,此外为了能够让FF继续活下去,FF向银行贷款,从而再次度过危机,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来推进FF项目,贾跃亭开始推进股权融资以及债权融资。
不过成效并不显著,一来市场上优秀的车企很多,投资方有更多的选择,二来贾跃亭在乐视的败绩有目共睹,债务也摆在那里,这也成为投资方的顾虑,为了打消投资方的顾虑,也为了给昔日的债主一个交代,贾跃亭再次全力一搏。
2019年10月14日,贾跃亭在美国主动申请个人破产重组,根据该方案,将同时设立债权人信托,把全部在美国的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彻底解决贾跃亭直接、个人担保及间接债务问题。
2020年6月26日,贾跃亭在美国申请的个人破产重组程序完成,重组方案正式生效,同时债权人信托也正式设立并开始运营。
与此同时,在破产重组前贾跃亭还辞去了FF首席执行官的职务,甘愿退居二线出任用户产品官,贾跃亭曾这样表示:我之所以放弃一切,只为把FF做成,尽快彻底偿还余下的担保债务,实现变革汽车产业的梦想。
在这一抉择下,业内誉为“i8之父”的毕福康博、前Karma及观致汽车的首席科技官Bob Kruse以及前宝马高管Benedict Hartman、前玛莎拉蒂中国销售总监高梦雄、被业内誉为“最年轻的合资车企中方掌门人”的陈雪峰等等汽车界的精英纷纷加入FF阵营,共谋造车大业。
2021年7月22日,贾跃亭创办的Farady Future,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股票简称“FFIE”,此次上市FF筹集到近10亿美金,计划今年7月份正式交付FF91。
目前,FF拥有了近900项全球专利,其中550项核心电动车技术已获得了授权,这些专利涵盖三电系统、自动驾驶、车联网、生产和制造领域,包括大负载电力输出技术及T型逆变器获得美国专利。Faraday Future自主研发的充电设备效率达200千瓦╱小时,达到全球最领先水平之一。
2月10日消息,外媒electrek报道,法拉第未来表示将与韩国汽车制造商Myoung Shin合作,共同生产面向大众市场的豪华电动汽车FF81,其将在2024年于韩国开始生产。
法拉第未来也和蔚来、特斯拉一样,采取的是先走高端豪华汽车,再逐步进入大众市场,这能有效树立一个豪华的品牌形象,车辆能拥有更大的溢价空间。FF91是上百万的豪华SUV,预计FF81的价格也会有好几十万。
如今,蔚来还要进入更大众的十几万的家用乘用车市场,这一价位基本上能覆盖最广大的人群。用户体量上来了,厂商能卖出更多的辅助驾驶软件。另外,厂商的App能建设自有汽车配件商店,还能有更多的互联网推广收入。
蔚来的换电、租电池服务也能形成规模化效应,换电站的需求会大幅提升。法拉第未来也可能走上相似的路线,拥有更多用户量对企业的营收提升帮助非常大。
法拉第未来采用的是轻资产模式,在美国的工厂是租赁的,与韩国Myoung Shin的合作有助于其迅速提升量产水平。只是,这样一来产能就掌握在代工厂手中了。在2024年这一时间点,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品牌入局,像小米汽车就会在2024年实现量产。虽然小米汽车的定位不一定会与法拉第未来形成竞争,但肯定会有更多玩家入局高端豪华电动汽车市场。如果法拉第未来的供货量不大的'话,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抢走客户。
另外,由于FF81的定位,汽车的产量也不会特别大。所以,法拉第未来在与代工厂交涉时,也不会有太高话语权,代工厂会优先满足大顾客,或不一定会优先生产FF81。
FF91的预计交付日期为今年三季度,做空公司J Capital发布了一份长达27页的报告,阐述法拉第未来不会生产出一辆车。在FF81之前,法拉第未来有必要在今年就如约交付FF91,这样才能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2月 10日消息,法拉第未来宣布,与总部位于韩国的汽车制造商 Myoung Shin Co.,Ltd.签定合约,将在 2024年开始生产("SOP") FF的第二款电动车型 FF81。
据介绍,FF81是一款拥有极智互联和极致用户体验的超豪华智能电动车,和计划于 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量产的极智科技奢华电动车 FF91相比,FF81将为满足大众市场的更多用户的需求而量身打造。
Myoung Shin位于韩国首尔附近,是众多一线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将在韩国群山生产 FF81的工厂具有规模、灵活性和港口接入能力。
法拉第未来全球首席执行官 Carsten Breitfeld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 Myoung Shin成为合作伙伴。这项生产 FF 81的协议使我们有望兑现我们在 2024年实现大批量生产的承诺,这是我们盈利之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第三季度推出的 FF 91将重新定义豪华电动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而 Myoung Shin的 FF 81将把我们市场领先的技术带入主流豪华车领域。”
Myoung Shin总裁 Taekyu Lee补充说:“我们将与法拉第未来合作,共同打造电动汽车行业的未来,为消费者提供一流的优质产品。”“作为电动汽车合同制造商,我们的愿景是寻求创造、创新、可靠性、责任感和企业公民,我们将在制造法拉第未来 FF 81车辆时提供所有这些。”
法拉第未来表示,其战略基于“轻资产商业模式,采用全球混合制造战略,包括法拉第未来在加利福尼亚州汉福德的租赁制造工厂以及与 Myoung Shin的合作”。
了解到,FF91的预计交付日期为今年三季度,然而根据 FF相关负责人的说法,该车真正支付订金的预约只有 300个,另有 1.4万个订单是未付订金的免费订单。此前,做空机构 J Capital Research(美奇金投资)在 2021年 10月 7日发布了一份针对法拉第未来的做空报告,指责法拉第未来公司涉嫌欺诈,包括谎报 FF91的预订量、创始人贾跃亭不当获利等行为,并称 FF不可能卖出一辆汽车。
三、“黑马”变“威马”,2024高合还挺得住吗
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个春节高合肯定是车圈儿最大的话题贡献者,春节前的2月7日,高合召开了员工大会,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坏消息:
1、2024年1月份工资无法按时发放;
但是这还没完,节后开工第一天,2月18日高合便有消息传出,停工停产6个月,员工工资也是只发法律最低工资标准,俨然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消息一出,对于不少高合员工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一时难以接受,但其实在1月初,就有“高合汽车因为拖欠供应商货款被断供导致所有工作暂停”的消息传出,还登顶了热搜,当时高合汽车官方回应称系谣言,但没想到才过了一个月,事情就发展到了如此地步。遥记2023年中,高合还靠着新车Hiphi Y小火了一把,那为何短短半年时间,高合就撑不下去了呢?
主要原因还是落在销量与资金两个“命门”之上,先看销量,自成立以来,高合累计上市三款车型,分别是HiPhi X、HiPhi Z与HiPhi Y,其中HiPhi Y是2023年7月上市的最新车型,也是高合汽车起售价最低的车型,肩负着走量的重任。
但可惜的是,高合官方在公布2023年10月交付销量后,便再未公布过交付成绩,而根据其它垂类平台的统计来看,高合月交付均未过千辆,而2023年高合全年终端销量也仅有7840辆,也就是说,在其它品牌以月销过万作为及格线的时候,高合一年的销量还未能突破这一门槛。
而销量始终上不去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两字“没钱”,作为重资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亏本卖车属于行业共识,想要继续生存下去,要么靠自己实力赚钱,能够盈利,比如现在的理想;要么有“未来”,靠金主持续注资或者靠背后的大哥补贴,比如小鹏、蔚来以及一众车二代,但高合明显要啥没啥。
更戏剧性的是,去年6月高合与沙特投资部签署了一项价值约400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旨在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从事汽车研发、制造和销售,彼时不少汽车从业者都认为高合要“站起来了”,但随后这项投资便没了下文,而且有内部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听到这笔投资到账的消息。
可以说,资金链的断裂已经成为高合汽车的阿克琉斯之踵,而现在的高合,已经与暴雷初期的威马较为相似:全国大面积撤店、供应商讨债、大批裁员……
至于销量为何持续下滑,还是在产品端上,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上不去,下不来”。
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创造作品,而不只是生产商品”,由此不难发现,高合汽车给自己的定位是“艺术品”,想要与一众新能源们划开界限,为此,高合在车型的设计上大下功夫,比如展翼门、对开门等等,而与这些别出心裁的设计相对的则是高昂的价格,其首款车型HiPhi X的价格区间在57万到80万元之间,一度成为国产电动车中的价格“天花板”。
即便是后来推出的相对低价的Y系列,其价格也位于33万至45万元之间,显而易见,高合汽车注定只能是少数“有钱人”的玩具。
但就算做玩具,高合也并没有做到让人满意,去年高合就曾被车主联名投诉“欺诈销售”,要求退一赔三,具体情况为高合宣称 HiPhi X用了英国之宝(Meridian)音响,但车主拆车发现,实际为国产品牌音响,和路虎上用的英国之宝压根不是一个东西,高合对此也做出了回应,大概意思是我们就是找英国之宝调了个音,这也是行业通用做法,大家不要大惊小怪,话虽如此,但起售就将近60万的车,还这样做,就不合适了吧?
此外,还有不少质量问题,曾有高合HiPhi X的车主找到我们,向我们述说了其用车经历:购车不到一年,保险丝就坏过两个、蓄电池换过一个、顶翼因异响拆过、悬挂避震因异响换过、360全景影像故障等等,虽然4S店进行了免费更换,但可以说,这辆车不是在修车,就是在修车的路上,使用体验极差。
不得不承认,高合汽车在设计方面确实有可取之处,足够有趣,足够独树一帜,但在高昂的定价之下,高合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大量的负面给本就不足品牌力再重重一击,由此,本愿意尝鲜的消费者也“退避三舍”,毕竟花钱可以,但总得花得有价值才行。
那你说既然高价卖不掉,降价不就好了?对于部分新能源来说,确实有用,但对于高合来说,这招依旧行不通,不仅是与自身的品牌定位不相符,更为关键的是其高居不下的成本,与理想、小鹏等新势力不同,高合并没有自主生产的资质和能力,其产品均为江苏悦达起亚汽车代工,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必然无法控制,高昂的成本也封死了高合价格向下的道路,使其只能卡在这样一个“上不去,下不来”尴尬的区间之中。
那问题来了,2024年高合还能再坚持下去吗?笔者的答案是:很难。
想要在2024年的新能源市场继续站下去,需要有这样几个前提条件:一是智能化,从去年年底便兴起的风向,智能化已经成为现在新能源车型的基本要求之一;二是性价比,由增量变为存量的新能源市场已经来到了淘汰阶段,性价比已经成为入局的前提条件,只有足够高的性价比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比如去年年底上市的极氪007、银河E8等等。
而高合明显不在此列,不仅智能化与目前新势力动辄城区NOA水平差距不小,性价比更是寥寥无几,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在2024年这场血色争锋下继续站下去,难度不可谓不大。
2020年9月,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广告板上,高合曾高调地向特斯拉发出“问候”:“嗨,特斯拉。你曾说希望有人为世界造出更好的电动车,现在我们来了。”
作为中国第一个上市就定位高端豪华纯电的品牌,我们不能否认它的产品,给日益同质化的汽车市场带来了许多新想法,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独特、有趣的一面,但很遗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只能被时代所抛弃,总有一些人和物,会成为历史的注脚。
这个世界不缺少一个高合,但也需要一个高合,且看接下来的6个月时间里,有没有一位白衣天使,会向高合伸出援手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1号车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裁员降薪2024和自愿降薪后裁员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