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吸收道家思想,为什么说儒

禅宗吸收道家思想,为什么说儒

今天给各位分享禅宗吸收道家思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说儒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一、儒家、道家、禅宗是如何理解美的本质的

1、美的定义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如果以美是我们自己心理意识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来说,那么它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心理状态与外在世界的一种协调对应、共通的感受。

2、儒家以善为美,和是善,仁是善,义是善,礼是善,都是由意念、伦理、道德等思想境界的修为而出现的感受。以体制、秩序、关系为儒家美学意识的特征。

3、道家以自然为美,讲究顺应,讲究无为,都是出于宇宙的辽阔、人类的渺小和局限而来的感叹,是从有限和无限、无为与有为的辨证中而出现的感受。以自然、简洁、朴素、清净高远为道家美学的思想特征。

4、佛家的一种中国化表现形成了禅宗,在禅的思想境界中,有很多与道家的思想类似,但是它的主体意识是来源于佛法的,也就是对“缘起”的概念的影响,在意识上不再有有限和无限的客观对立,而是以个人的自我觉察、心性的解脱为主,从道家的客观观察者变为主观决断者。形成一种既超脱又平常、从复杂到简单的意识状态,以象征和蕴意为主要特征。

二、佛学中什么宗与道家思想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禅宗的兴起

1、禅宗最早起源于楞伽师,以修习《楞伽经》为主,与印度的如来藏学派有着很深的关系。但是进入中国之后,与中观般若学及道家思潮相结合,最终形成了这个彻底中国化的大乘佛教宗派。

2、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是个综合性学派,在思想上,主要属于大乘佛教如来藏学派,重视本性清净,但也受到中观学派的影响。但禅宗不重视本身宗义的系统性建立与阐述,强调个人的修为以及神秘经验,以开悟见性为修行重点。

三、为什么说儒***释***道是一家

1、中国的儒家、道家与佛家,在历史上互通有无,彼此吸收思想精华,最后得出了大同小异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为在大的方向上,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所以说儒、释、道本为一家。

2、中国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了汉代,建立起儒学一家独大的格局。佛教传入中土,宏扬开来过后,国人吸收了佛教的思想,运用它的模板创立了自已的国教——教道。儒道两家,通过学习佛教的思想,改进了自已的思想;而佛教也吸收了中国文化,出现了中国的“禅宗”。

3、汉传佛教,在中国南北朝的时候达到高峰。那个时候,上至国家君主,下至普通平民,家家都供佛吃斋,对后世的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之后虽然受到国家制约,但是儒家文人,很多都会修“禅”。

4、他们一般不出家,但是以心灵皈依的方式,过着“修行的生活”。与此同时,开始把儒学从学,往“教义”的方向发展,直到朱熹时代,出现“儒教”。

5、而中国的道家,本来也是老子哲学衍生。它完全借用了佛教创教的模式。让老子(《道德经》作者)一气化三清,成为了教派的上神。本来道教是不需要出家禁欲的,发展到后期,出现了一个“全真派”。道士也像佛家一样,开始禁食肉、禁婚配了。

6、佛教本是有神的,教中的人必须敬信释迦摩尼。不过到了中国,却被发展出一个“禅宗”。禅宗的修行者,可不必把释迦当成必须的信仰。他们信的是“我”,是内心世界。修禅者认为,佛来自本心。不必向外去找寻。因此,中国的释家才容得下济公那样,酒肉穿肠过的奇人。

7、一千多年来,做为儒、释、道三家的学说互相融和,儒家讲入世,佛家讲出世,道家讲究乱世背剑济苍生。但是骨子里面,都在导人向善,歌颂牺牲救世。因此说他们本来是一家。

四、儒家、道家、禅宗的区别

1、儒家是入世的,是经世致用的。"充实之谓善"则是善的充盈。而美与善是儒的最高境界。

2、道家思想以世界本原问题为研究起点,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是中华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禅宗即佛家,佛家智慧也包含着哲理,无始无终又源源不绝,空无一物又包容万物,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二世纪传于中国,并且很快融入到中华文化中来,其博大精深的养生功效,备受历代僧家推崇。

五、道教是不是也是参杂佛教的思想

道教修行,参杂佛教影响最大的要数北派,引进佛教的一些清规戒律,采用许多禅宗的理论,引佛入道。不过也仅限于禅宗而已,禅宗,本来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的佛教。不要把其他东西也往里面加。道有三千六百旁门,佛教有八万四千。

禅宗的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

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

1、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

2、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3、”中国古代文化以道家为本,在魏晋时代,老庄的玄学特盛,“方术与玄学,俱本乎道家自然之说,汉魏之际,清谈之风大盛,佛经之译出较多,于是佛教乃脱离方士而独立,进而高谈清净无为之玄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道双修

六、佛家的禅宗和道家所说的道,有何区别

1、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2、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3、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4、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5、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上一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 返回列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