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编今天给各位分享氢能源2024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国家关于氢能源的政策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假设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一、东风风神:2024年100%电动化,2025年销量50万
1、本文系车则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车则”,请勿侵权
2、自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刘联军重创曹操后,“东风”一词就被赋予了新的释义——机遇。也正是因此,求东风、抓住东风,成为人们对于把握时代脉络举措的隐喻。
3、回到现实中,眼下,中国车市进入了新能源时代,清晰的时代脉络横亘在各大品牌的眼前,它像一条乘风之龙,有高歌猛进。你看得到它,但如何把握它,就成了一门学问。事实上,如今各大品牌也都在想方设法去抓住这条龙的“只鳞片爪”,期待能乘上东风,在新时代收获成功。
4、东风汽车集团也是如此,作为国内资格最老的汽车品牌,他们在每一个时代,始终保持进取的状态,积极把握每一个时代的脉络。所以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东风风神启动了1258“e启”计划,并发布全新电动系列品牌eπ,全面开启电动化转型发展新篇章。
5、新技术品牌,开启品牌发展新征程
6、众所周知,东风汽车拥有军工背景,体量庞大,这也使得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去投入和研发新技术、新平台。目前,东风汽车的技术超过包括:M TECH猛士架构、东风量子架构、DSMA节能架构三大平台,推出了覆盖节能、混动和纯电的“马赫”动力品牌,以及“东风氢舟”氢动力品牌等。
7、可以说就核心科技方面,东风汽车站在国内前列。
8、而此次发布的“e启”计划和eπ品牌,则是东风风神十年磨一剑的成绩。
9、其中“e启”计划包括 1个中心,2条路径,5大支撑,8款产品。展开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混动和纯电齐步走;三大构架和两套动力品牌;包含高效安全的DSMA架构、第三代马赫MHD混动系统、马赫E动力、东风量子架构、瞻智能科技(SOA电子电气架构、更好用的智能驾驶和心有灵犀的智能座舱)在内的科技支撑。
10、而产品方面,东风风神表示,eπ品牌将从2024年起,每年将至少投放2款新能源车型,三年内至少推出8款产品,实现对全品类、全尺寸新能源产品的全覆盖。
11、用新理念,打造多元化未来车生活
12、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东风风神的另一个看点便是概念车eπ2023,其象征eπ品牌产品的打造方向。
13、根据官方介绍,这款概念车中的e代表电子,π则为发现与计算过程,当然也可以联想成圆周率,代表无限的可能性,这也是人类发展的主题。就拿交通工具来说,从马车,到蒸汽车,再到燃油车,最后到电驱。而对驾驭而言,则从集中精力把握方向,转变为智能驾驶,给你精神放松的空间。
14、但从历史进程看,从马车到内燃机,花了上千年;而从内燃机到电驱时代,只有几十年。急速的技术迭代,给所有汽车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5、因此东风风神赋予eπ2023概念车给予了诸多前卫却也能实现的科技愿景。比如在驾驭方面,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座舱会升起,以提高视野;在自主驾驶模式下,座舱则会下沉,这一变化可以理解为赛车的竞技座舱。
16、在动力方面,车辆会配备双模能量舱,可实现纯电和氢能源两种能源的兼容。这
17、是一个前瞻性的总成,目前对于氢能源的研究,东风汽车有许多成绩。2017年,东风相继推出两款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并通过国家公告测试,进行商业化推广。2018年,东风“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发”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022年,则自主开发出了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H·e’。
18、在氢能源动力方面,东风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覆盖20kW-300kW,可以满足全系列乘用车、商用车需求。
19、换而言之,在能源转向为氢动力时,东风汽车有能力将之应用于基于eπ2023打造的车型上,引领国内氢能源的发展。
20、另值得一提的是,发布会上,还启动eπ品牌G20共创主理人计划,招募20名跨行业大咖,加入eπ Group平台。从产品到品牌,从生活到精神,eπ都将以开放的姿态,与客户共创,碰撞出无限可能!而东风汽车也将乘着这股东风,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2024年实现100%电动化、2025年全系销量50万台的目标。
21、【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则,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西门子能源:碳中和目标下 绿氢引领新一轮能源变革
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碳中和”目标正促使各国朝着绿色、零碳经济转型。氢能是清洁能源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绿氢”产自可再生能源,因其具有的从生产到使用的零碳排放优势而备受青睐。
在智利最南端的麦哲伦省,立足于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西门子能源携手多个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Haru Oni”项目,创新了绿氢生产与应用的场景,即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气候中立的合成燃料,这不仅能为高碳排放的交通运输行业提供清洁燃料,也将为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提供清洁能源输出提供巨大商机。
西门子能源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鲁赫博士(Christian Bruch)表示,“可再生能源将不仅在有市场需求的地方生产。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产地。因此,新的供应链将在世界各地兴起,支持可再生能源在地区间的运输。”
西门子能源股份公司新能源业务全球首席战略官兼新能源亚太区业务负责人赵作智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要行业如交通运输、工业等的??深度脱碳离不开绿氢的使用。未来,氢能在储能和运输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氢气作为能源载体,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与电力互为补充。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未来制氢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目前传统的制氢模式,不管是“灰氢”还是“蓝氢”,它们的生产还是使用过程,都存在着高碳排的问题。当电解水制氢过程中使用的电力完全来自风能、太阳能、水能或地热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时,其产生的氢气才能被称为“绿氢”。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排放量达到88亿吨,仅次于能源、工业成为第三大碳排放源头,尤其是公路运输占比较高。因此,在二氧化碳减排面临挑战的领域,比如交通运输、炼油和钢铁等行业,绿氢将助力其实现深度去碳化。
“Haru Oni”项目依托智利的风能优势,通过电解槽利用风电将水分解为氢气与氧气,然后利用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与绿氢结合,制取合成燃料。在这个过程中,西门子能源灵活高效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技术,由于其具有的快速启停,在极短时间达到满载运行的优势,能够很好的解决风能的不稳定性问题。
未来,由绿氢制成的合成燃料,将有着广阔的新应用领域。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合成燃料的碳足迹显著降低,基于合成燃料的绿色产品,将成为运输、交通或供暖部门深度脱碳的有力选择。
据了解,“Haru Oni”试点项目是全球首个工业级综合性合成清洁燃料商业工厂。预计最早在2022年,工厂将完成第一阶段试点,年产约13万升合成清洁燃料。根据项目规划,,将在2024年和2026年分别实现5500万升和5.5亿升的年产量目标。
智利享有风力发电的优越气候条件,且电力成本低,具备面向全球市场生产、出口以及在本地应用绿氢的巨大潜力。“Haru Oni”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增长,也能通过清洁能源传输机制,令工业国家受益于更加多元化的绿色能源供应和稳定的能源成本,实现双赢的局面。
2021年5月,西门子能源启动了中东和北非地区首个工业级太阳能驱动的绿色氢能生产设施,利用太阳能园区的日光太阳能,该项目能够在1.25MWe的峰值功率下,每小时生产大约20.5公斤的氢气。
该试点项目展示了从太阳能制绿氢到氢气的存储和再电气化。这套系统可以为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提供缓冲,既可用于针对需求增加的快速响应,也支持长期存储。在该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成本低廉的背景下,氢气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组合中的关键燃料,并有可能为拥有丰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地区带来能源出口的机会。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25%,每年为交通运输行业贡献至少三分之一的碳减排。
西门子能源正在通过构建电能多元化转化系统(Power-to-X)的基础设施帮助客户实现其去碳化目标,并为全球范围内的跨行业去碳化做出贡献。西门子能源拥有面向可持续的、零碳排放的能源供应所有核心技术,从可再生能源、高效燃气电厂,到输配电和低碳的能源工业应用关键设备和解决方案,再到高效的电解水制氢解决方案。
在中国实施首个兆瓦级绿色制氢项目
氢能产业在整个能源行业的地位已逐渐提高。截至2021年初,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日本和欧盟均已公布氢能战略,对2030年和2050年的绿氢产量和氢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提出具体目标。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能源局等颁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建立健全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支持政策,鼓励推广绿氢、分布式能源、燃料电池等重点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应用,氢能产业将迈入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推广绿氢使用的一大难点在于如何降低成本。对此,赵作智博士以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举例对照,一是技术的创新突破,二是规模化应用的效应。“将需求端培养起来以后,能够有效拉动供给端,规模化效应就起来了。”他认为,绿氢的成本在于电解槽设备和用电成本,其中,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电成本高低,以及设备的利用小时数,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今年4月,BloombergNEF发布的氢能平价更新报告,建模预测了15~28个国家未来的绿氢降本路线,表示到2050年绿氢价格将低于天然气、灰氢和蓝氢,届时,绿氢成本将较现在降低85%,低于1美元/千克。报告同时表示,到2030年,从成本上来讲蓝氢项目的必要性将大大降低了。受益于光伏成本的大幅降低,未来绿氢降本有望提速。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30个省份将氢能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总产值规模将达近万亿元。此外,北京、河北、四川等省份还纷纷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对于国内氢能市场的发展,赵作智博士表示,“中国是很好的一块土壤,我们有政策、有资本,也有??各行各业,一些领军企业也有意愿去尝试一些新技术,有资金、有人才、有市场,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绿氢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据了解,西门子能源专注于三大领域的技术创新,一个是低碳或零碳的发电;第二是低碳环保的输电;第三是针对工业领域的去碳化,尤其是油气、化工、造纸等能源密集型行业。
赵作智博士透露,目前,西门子能源在国内布局,主要是通过和领军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降低成本,推进技术应用。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业内遵循着需求拉动供给的规律,以技术解决方案节能降本,推动应用规模化的形成。
2019年9月,西门子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电投”)签署《绿色氢能发展和综合利用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进一步拓展绿色氢能项目的合作。
2020年8月,西门子能源与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力”)旗下的北京绿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为中国电力氢能创新产业园提供一套橇装式质子交换膜(PEM)纯水电解制氢系统“Silyzer 200”。这一项目所在的北京市延庆区是将于2022年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的三大赛区之一。西门子能源的绿色制氢解决方案将帮助确保赛事期间和赛后的公共交通运营所需的氢能供应。
据介绍,这是西门子能源在中国实施的首个兆瓦级别绿色制氢项目,设备已经运达现场,在安装调试后将很快投入运营。作为该制氢-加氢一体化能源服务站的核心设备,西门子能源提供的PEM纯水电解制氢系统Silyzer 200能够以高能量密度和运行效率实现工业规模的高品质氢气生产。此外,该制氢系统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带压启动至稳定运行时间不超过1分钟,并可直接与可再生能源耦合。
展望未来发展,“绿氢方面,我认为中国会引领整个世界。现在领先的是中国和欧洲,这两个市场有他们自身得天独厚的地方,两边一起来、两家火车头一起拉动,这也符合一个整个中欧合作的一个大框架。”赵作智博士说。
三、马斯克发布2024年特斯拉全面转型 氢燃料电池车有前途吗
1、4月1日,马斯克发布消息说,2024年特斯拉全面转向氢能车。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自媒体纷纷解读,氢能车真的有前途吗?
2、这就是愚人节的笑话(fool cell)。4月2日,马斯克自己就删除了。
3、在电动化与氢能化技术路线上,显然电动化是主流,氢能只能是补充路线。目前电动化占100%(其中,纯电动占七成多,插电混动占近三成),氢能车几乎忽略不计,连一个百分点都没有。2025年,氢燃料电池车也不会有3个百分点。
4、就连最强的日本丰田和本田,搞氢能车13年,也才仅仅卖出5000多台,而2022年中国新能源电动车一年预计销售就将接近500万台,氢能化与电动化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5、那为何更清洁环保、完全零碳排放的氢能车推广如此艰难呢?
6、安全性不足。氢燃料电池爆炸威力,相当于4倍于TNT硝酸甘油黄色炸药,在地下车库、机场、港口、码头、桥梁、隧道等地,可以说相当危险,安防成本极高。
7、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地球上基本没有氢气,需要人类耗电制备,氢能源是二次能源,制氢成本很高,假如不是特殊场景,并不需要。而氢能源的原料制备,主要是化工制氢副产品。假设全球氢气全部都给中国使用,还不及1/10的行业需求,氢原料比锂电池原料更为稀缺。
8、催化剂成本高。氢能源需要催化剂铂,远比锂电池的钴镍原料更为稀缺。
9、制氢、储氢、运氢,成本都是极高的。建设加氢站成本非常高,中国许多地区,目前只有氢能源规划,但加氢站建设成本高昂,落地困难。加氢站,一直是政府烧钱补贴的示范工程和形象工程,许多地区根本没有。
10、目前,氢能只能在卡车等特殊领域应用,而轿车领域目前还难以推广,示范工程并没有大规模展开。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