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贵州下司古镇的问题,以及和游下司古镇的感悟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下司古镇门票多少游玩攻略
下司古镇在贵州黔东南凯里市。这个景点靠近凯里高铁站,到高铁站坐车的话,随便就可以游玩啦!这个古镇以前是做商贸的。围绕下司古镇的河流就是贵州的清水江,在古镇还有浑身雪白的名犬下司犬。
下司景区实行试运营期间营业时间为08:30-17:30。
门票散客价格为60元/人次,社会团体、单位团体15人以上享受门票15免1。
对持黔东南州身份证/户口簿的居民免费开放、1.4米以下儿童及14岁以下儿童、现役军人、记者、导游、残疾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可免费进入游览区。60—69周岁老年人、14—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在校学生凭有效证件可享受半票。
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到了凯里,原计划也只是去镇远古镇看了看就准备坐高铁返京。碍于时间还有些早,就出租车在市里乱转,问司机有没有什么推荐的地方可以看看。也就是这么偶然一个机会,竟然让我找到了这个离凯里火车站不到15分钟车程的古镇。
原以为在车站附近的景区可能是仿建的古街,并没报太大的希望,权当作打发时间。但真的到了之后才知道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悠久的“下司古镇”。明清时代已经建制,因为在平定下游,就定名“下司古镇”,定居的主要是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
在这里闹中取静的山清水秀之地,曾经是黔东南地区水陆物资交换的主要集中地,至今还保留着古码头等地方以示纪念。在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却有着完整的汉文化传承。不仅有禹王宫还有阳明书院等很多典型汉文化的宣扬传承的景区。
更值得一提的就是这里的狗,一路上看到的狗都是通体白色,还是很好奇,不由打趣的说会不会近亲结婚,把毛发基因全部统一了。直到禹王宫问了解说员,才知道这是传说中非常凶悍护家守院的下司犬,居然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级猎犬品种,可能要比下司古镇更要名扬中外。果真如同传闻,它们不太喜欢被调戏,我在门口想抚摸一下的时候,就被两只下司犬的眼神吓的直直的后退了几步。
下司古镇的建筑本身就和它的民族特色是一样,兼容并包。你会经常看到苗族特色的吊脚楼被一座会牌建筑间隔开,一条街上可能还穿插着有几座典型的明清的建筑风格。园林式的院门和西洋建筑风格的邮局完全和这里和谐统一的存在,没有时空和地域的间隔感。
和别处聒噪不耐烦的讲解员相比,下司古镇的每一个知名景区内都会有一个免费的解说,你可以在他饱含感情的解说之下感受到他生为下司人的幸福和自傲感,对于每一个古迹或者说每一位古人都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尊重,同样希望能够将这个热情传递给正在这片土地上的你。
黔东南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古镇数不胜数,无论是名气还是特色,下司古镇可能都不那么突出,但也就因为这份骨子里的低调,还有自古就被誉为黔东南“小上海”的美称,让这个低调却不失情调。假如来了凯里,不妨到这里转转,会一会传说中的下司犬。
二、贵州下司古镇和镇远古镇哪个好
1、贵州的下司古镇和镇远古镇各有特色,具体选择取决于个人喜好和旅行目的。
2、下司古镇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适合旅行出游。这里的商店展现了各种商埠文化,但并不显得商业化,这是下司古镇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在旅游开发方面,下司古镇相对年轻,有着许多商店,展现出商埠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3、镇远古镇拥有石屏山、舞阳河和古耳洞瀑布等自然景观,更现代化,但难以感受到古镇的氛围。
4、总之,下司古镇和镇远古镇各有特色,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旅行目的来选择。
三、下司古镇好玩吗下司古镇值得去吗
下司古镇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自古就是诸多西南居民汇聚的地方,保留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生活元素,每一处都洋溢着别开生面的唯美画满和场景,下面给大家分享具体的攻略指南。
下司古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古镇看得多了,想必很少人见过如下司古镇一般的商阜重镇,这里曾被人誉为“小上海”、以及“清水江上的明珠”。
贵州这个地方,地处中国西南内陆腹地,也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并且,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
历史文化厚重的贵州,各个市州都有独具特色的古城或古镇,下司古镇就是其中之一。
下司古镇的名字听上去有点奇怪,其实是因为明清两代,这里属于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又因地处平定下游,因而得名下司。
因为地理优势,嘉庆13年时,下司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又发展成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重要物资的集散地,繁荣一时。
当时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而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被誉为“小上海”。
商人匆匆离去,却在下司留下了江南院落、徽派建筑、闽南建筑、西洋建筑,与下司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构成了多元的建筑特征以及人文之光。
当地人会说这里是“人文下司,天造山水”。
如今虽然六百多年过去了,岁月已远,但踏在古镇的石板路上,随处可见飞檐屋脊、陈砖旧瓦、柱础石雕,它们用斑驳的痕迹向世人诉说着往日的荣耀。
时光如流水一般,缓缓地给古镇的一切,加上了婉柔的滤镜。
整个古镇总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5万,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聚居。
慢慢看过去,苗族的吊脚楼,还有侗族最具有标志的鼓楼,甚至还有西式的洋房,完美地融合在下司古镇里,彼此互为衬托,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高远的苍穹之下,一座座精美的建筑就仿佛一首首小诗,让人细细品读。每一个字节、每一个韵脚,都是那么的美。
鼓楼高高耸立于古镇之中,巍然挺立,气势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宝塔形。更为惊奇的是,鼓楼建筑以不用一钉一铆而闻名于世。
你看水边这些小细节,像不像一只神兽正看着水面,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跳下去一样。
既然是古镇,自然有些“古”的地方。
现在两岸大街还保留着清乾隆四十四年修建的石级大码头和小码头,都是条石铺砌而成。另外还有禹王宫,观音阁等古寺,古殿宇遗址,古居民,古巷道等,都非常值得一看。
大码头由青条石铺就而成,整体平面呈弧形,最宽处有19.2米。一直到花街,设置了99级石阶,意味步步高升。因而在大码头上,流传着“大码头上走一走,包您活到九十九”的说法。
大码头见证了当时古镇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繁华场景,虽然现在沉寂了下来,但还能看出当时的辉煌。
禹王宫是供奉大禹,祈求风调雨顺之地,建于清代中晚期。
在下司古镇的禹王宫中庭有一个水景,这个水景就来源于大禹治水、福泽万民的故事,意为承天雨露,水润民生。
同时,又寓意了水是下司存在、发展的本源。
在禹王宫内随意走走,很多细节都很精致,比如这些雕刻,方寸之间雕满了故事,无论是人物、风景,还是正中的盘龙,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在古代,文人最看重两样东西;一是头发,二是文字。古人有“敬天惜字”的习俗,他们不要的手稿不能随便丢弃,要放到惜字塔里进行焚烧。这是对文字和先贤的一种尊重。
白色的塔身略有点斑驳,周边还设有抄写书卷的桌椅,可以免费索取纸笔,誊抄书卷,感受一把文人之气。
惜字塔旁边有一座阳明书院,位于下司古镇的中心地带。
提起王阳明,应该无人不知吧,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一生成就很大。然而当年,王阳明曾被贬贵州深山中,他静坐数年、豁然悟道,然后成为了千古圣人。阳明书院就是为纪念他的功绩而建的。
书院的门口有一本展开的书卷,上面刻有《诗·悟》,正正概括了王阳明的人生。
书院中,还有王阳明塑像。塑像之前,几排座椅,仿佛给人安坐于此、聆听他的教诲。
广东会馆是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汉族建筑,整体色彩非常亮丽,远远看着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在四周绿树的衬托下,对称的建筑有种大气的美。
广东会馆是当时来此经商的广东人聚会、住宿、堆放货物的主要场所。走近一些,外墙有些脱落,但又成为了独特的装饰,就像是自然形成的花纹。
芦笙是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
芦笙广场中心的纹饰是苗族铜鼓图案,因而也称铜鼓广场。凡是遇到节日,当地的居民都会穿着盛装在这里载歌载舞。
整个广场开阔大气,可惜没遇上节日,不然就能看到盛大的活动了。
下司古镇的风雨桥,长长地横亘在水面上,宛如一道秀丽的风景。
远处的青山郁郁葱葱,成为了风雨桥最好的背景。
站在风雨桥上,清风拂过温温柔柔,看着河面上的游船,你可以尽情沉浸在下司古镇的景色里。
最后还有一点特别的,算下司特产——下司犬。
自古以来,苗胞就有打猎和养狗看家守院的习俗,再加上当年的下司镇商贾云集、商户林立、住户密集,为了安全着想,人们养犬护院,一时养犬之风兴盛。
就在下司,人们养出了一种下司犬。毛色光亮、洁白如玉,头部粗大,相貌凶猛。
虽然看着很凶,但是下司犬通晓人性,悟性也很好,非常忠实听话,颇受人们宠爱,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在下司,偶尔能看到人遛狗,白色的下司犬一路小跑,可爱极了。
虽然风景很多,但对我来说,更吸引我的,始终是古镇上人们的普通生活。
现在的下司古镇,失去了原先的热闹,却多了一份落寞,也多了一份自在的安静。
再豪华、再富丽的古镇,也只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庇护之所。当地人朴素的生活,才是真正接地气的。比如这家人,正在熏腊肉,他们用柚子皮放入炉灶内,这样熏出来的肉,就会带着柚子的清香,更加美味。
还有沿街卖的彩色面条,这些色彩都是用不同颜色的蔬果汁液染成的。最有名的是蓝莓面,不知道能不能吃出蓝莓的味道呢?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美食、民间的智慧。
走完下司古镇,真心觉得,中国的古镇那么多,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别所在,也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能走遍每一个古镇。
关于贵州下司古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