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苷片说明书,复方甘草酸苷片的作用

甘草酸苷片说明书,复方甘草酸苷片的作用

Hi,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甘草酸苷片说明书这个问题,复方甘草酸苷片的作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是激素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说明书
  2. 复方甘草酸苷片能治掉头发吗 有什么副作用啊
  3. 复方甘草酸苷片

一、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是激素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说明书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主要原料就是甘草,甘草是常见的中药材,很多中成药里面都含有甘草,甘草是止咳平喘的良药。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并不是激素类药物,这下大家明白了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说明书吧。

一、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二、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三、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利尿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四、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早期肝硬化这种疾病,可以适当的使用护肝片进行治疗。

五、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成份为:每瓶含甘草酸苷40mg、盐酸半胱氨酸20mg、甘氨酸0.4g。辅料为:甘露醇,亚硫酸钠。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本品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荨麻疹。

临用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适量溶解后静脉注射。成年人通常1日1次10mg~40mg(以甘酸酸苷计)静脉注射。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慢性肝病可1日1次,80mg~120mg(以甘酸酸苷计),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适量溶解后静脉注射或者静脉点滴。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增量时用最大用药剂量为1日200mg(以甘酸酸苷计)。

给药浓度以40mg(以甘酸酸苷计)/20ml为宜。

来自国外同类品种原有治疗肝病的15个文献中的789例以及日本厚生省批准追加药物效能(对慢性肝病肝功能改善作用)所调查的4213例使用该制剂的结果。另外目前掌握的资料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不明。1.重要不良反应休克、过敏性休克(发生频率不明):有时可能出现休克、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心肺衰竭,潮红,颜面浮肿等),因此要充分注意观察,一旦发生异常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置。过敏性症状(Anaphylaxis

以下患者不宜给药。1、对本品既往有过敏史患者。2、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钾血症患者(可加重低钾血症和高血压症)。

二、复方甘草酸苷片能治掉头发吗 有什么副作用啊

【药品名称】通用名:复方甘草酸苷片

英文名:Compound Glycyrrhizin Tablets

【组分】甘草甜素25mg(甘草酸单胺盐35mg)

【适应症】治闻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

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斑秃。

【用法用量】成人通常1次2-3粒,小儿1次1片,1日3次饭后口服。

【生产企业】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制造(深圳市健安医药公司中国总经销)

药房地址:北京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2号领行国际中心1—9药物咨询:010-67180242转85订购热线:010- 51296910【药名拼音】 ffgcsgp【通用名】复方甘草甜素【通用名拼音】 ffgcts【厂家】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制造【主要成分】甘草酸一铵35mg(含甘草酸25mg),甘氨酸 25mg,DL-蛋氨酸(Methionine)25mg【规格】 25mg*100s【单位】盒复方甘草甜素(美能)复方甘草甜素(商品名:美能;英文名:StrongerNeo- MinophagenC,SNMC)是最先由日本于1948年开发的以甘草酸(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的静脉和口服制剂。由于SNMC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作用,当时主要用在皮肤科领域治疗多种过敏性皮肤疾患。 1958年,日本医生山本?夫将SNMC尝试性地用于慢性肝炎患者的治疗,结果肝功能指标BSP(溴磺酞)值得到了明显改善(当时尚无转氨酶测定)。此后,SNMC在日本作为肝病用药受到重视,人们对其作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1977年,日本肝病专家铃木宏教授采用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法验证了SNMC对慢性肝炎的疗效,证实SNMC能够有效降低ALT、AST和γ-GTP。随后于1986年,日野邦彦又从肝病理组织学上验证了SNMC治疗慢性肝炎的确切疗效。2002年,熊田博光又报道了长期应用SNMC对500多例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远期疗效结果,发现用药15年后SNMC可使慢性丙型肝炎的肝癌发生率减少 50%以上[1]。由于SNMC的疗效得到肝病理学的验证支持,而且有长达22年的远期疗效研究,可以说SNMC是所有保肝药中疗效最肯定、研究最深入的一种,目前,在日本肝病临床上正作为最佳的肝保护剂广泛应用。随着中、日交流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学者来我国讲学,向国内医药界介绍了甘草酸治疗肝病的价值,由此先后有国产甘草酸制剂的仿制品问世。我院早在20世纪 80年代就开始在国内临床上率先应用SNMC,经过近20年的临床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用药经验和体会。因此,本文就SNMC的药理、药效、给药方法、临床疗效及研究新进展予以介绍。【SNMC的成分】 SNMC注射剂:每支20ml中含有:甘草酸一铵(MonoammoniumGlycyr_rhizinate)53mg(含甘草酸40mg),甘氨酸(Glycine)400mg,L-半胱氨酸(L-Cysteine)20mg;添加剂中含有亚硫酸钠16mg及适量氨水。 SNMC片剂:每片含有:甘草酸一铵35mg(含甘草酸25mg),甘氨酸25mg, DL-蛋氨酸(Methionine)25mg。甘草酸是SNMC中最主要的成分,俗称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它是甘草提取物三萜类皂苷的一种,由1个分子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GA)和2个分子葡萄糖醛酸(Glucuron)组成。化学名:20β-carboxy-11-oxo-30-norolean- 12-en-3β-yl-2-O-β-D-glucopyranuronosyl-β-D- glucopyranosiduronicacid。分子式:C42H62O16。分子量: 822.94。 SNMC的药理作用及代谢特点抗炎作用:甘草酸的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与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发生级联(cascade)反应的代谢酶--磷脂酶A2和脂加氧酶(lipoxygenase)的活性完成的,这样使得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无法产生[2,3]。类固醇样作用:甘草酸对肝脏内的类固醇激素代谢酶(Δ5-β-还原酶)有强亲和力,抑制可的松和醛固酮在肝内的灭活,从而减缓了类固醇的代谢速度,发挥其类固醇样作用。不过,甘草酸的作用有与皮质激素相似的一面,同时也又有拮抗的一面。免疫调节作用:甘草酸具有T细胞活化调节作用[4]、γ-干扰素诱发作用、NK细胞活化作用、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增强作用[5]等。另外,由于甘草酸同时具有类固醇样作用,因而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为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增强剂,实际上它可能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抑制病毒增殖、灭活病毒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甘草酸可抑制动物感染牛痘病毒后的发痘;在体外实验中,可抑制疱疹病毒(Herpesvirus)的增殖、并有灭活作用;近年用可以产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亚历山大肝癌细胞做实验,发现甘草酸可抑制乙肝表面抗原的外分泌,提示甘草酸具有抗HBV作用[6,7]。此外,SNMC中所含的另外2个氨基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本身也具有解毒、抗变态反应作用,同时可抵消甘草酸水钠潴留的副作用。【SNMC的代谢特点】通过酶免疫法测定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在体内的代谢,发现给药途径不同甘草酸在体内代谢也不同。当将SNMC40ml(含甘草酸 80mg)静脉注射给正常人后,血液中甘草酸含量逐时减少,于48小时后血液中仍可测出(10~15ng/ml);静脉注射6小时后甘草次酸以低浓度(ng/ml order)出现于血液中,24小时后达到峰值(5~ 7ng/ml),以后逐渐减少。静脉注射27小时后尿中出现甘草酸但仅为给药量的1.2%。静脉注射体内的甘草酸大部分进入肝肠循环,代谢为甘草次酸的量极少。相反,口服甘草酸100mg后血中测不到甘草酸,而甘草次酸于服药后1小时~4小时和10小时~24小时出现两次高浓度峰值(200~500ng/ml),这是由于绝大部分甘草酸在上消化道很快转化成甘草次酸入血。对于慢性肝炎患者,在静脉注射 SNMC24小时后血中甘草酸浓度明显降低与健康人比较甘草酸转化成甘草次酸的时间推迟。【SNMC的用法用量】 SNMC注射剂每20ml(1支)含有甘草酸一铵53mg(含甘草酸 40mg)、甘氨酸400mg、L-半胱氨酸盐酸盐20mg。SNMC注射剂可直接静脉推注或适当稀释后静脉滴注,40ml/次为标准剂量,100ml/次为大剂量,依年龄适当增减,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120ml/次。通常对于慢性肝疾病患者的具体用法如下:开始每日40ml~60ml连续给药,同时注意观察血清转氨酶是否回升,于治疗4周~8周时可徐徐减少注射次数,至每周2次~3次,每次40ml,维持治疗。假设每日40ml~60ml用量治疗2周仍未见转氨酶改善时,可增加用量至 100ml,每日1次。患者以大剂量治疗2周~8周以后,可在此后4周~ 8周时间内以每次20ml药量依次逐渐减量,减至每日40ml时可再徐徐减少治疗次数至维持量。对于重症肝炎,为了及早控制肝脏炎症,开始时即可以每日100ml的大剂量疗法治疗。 SNMC片剂为糖衣片,每片含有甘草酸一铵盐35mg(含甘草酸 25mg)、甘氨酸25mg、DL-蛋氨酸25mg。通常成人每次2片~3片,小儿每次1片,每日3次,餐后口服。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SNMC的临床应用】短期连续治疗(双盲法比较试验)日本36所医院以133例慢性肝炎为对象,应用SNMC每日40ml静脉注射,连续治疗1个月,并以双盲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67例中有效率为68.7%(46例),对照组66例中有效率为27.3%(18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功能检查AST、ALT、γ-GTP值均呈有意义的改善,其中转氨酶呈快速、明显的改善,证实了SNMC的疗效。短期连续治疗适合于急性肝炎、轻度~中度慢性肝炎的治疗,停药后配合口服SNMC片剂可防止转氨酶反跳。长期间歇治疗的效果 SNMC长期疗法的对象是转氨酶持续波动于异常范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了尽量不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常采用间歇疗法治疗。长期间歇治疗中为了防止停药后转氨酶反跳,则应逐渐减少用药量。方法是开始治疗常采用SNMC40ml/次,隔日静脉注射1次或每周静脉注射3次。当转氨酶下降后改为每周2次维持治疗6个月。以后再改为每周1次或隔周1次,逐渐减量并停药。藤泽等以SNMC长期间歇疗法治疗18例HBeAg持续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 16例,非活动性肝炎2例,疗效显着。18例中有11例(61%)HBeAg阴转,发生血清转换的有7例(41%)。治疗时间为(1.2±0.8)年。SNMC长期间歇疗法的好处是,可减少患者的注射次数,抑制转氨酶反跳,可使HBeAg阴转,不易出现不良反应。慢性肝炎肝硬变不同剂量比较试验的结果日本11家医院曾以178例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为对象进行了不同药物剂量的比较试验[8]。以SNMC每日40ml连续静脉注射3周,并在治疗2周后对93例ALT仍高于正常值上限1.5倍的患者,以40ml组和增量至100ml组继续治疗,结果后者较前者ALT值呈有意义的改善。由此可认为,对于"40ml疗法"(即标准剂量疗法)疗效不理想的病例增量至100ml(即大剂量疗法)可有效。大剂量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初诊患者,其适应证是对"40ml疗法"无效的、肝细胞炎症严重的慢性活动性肝炎。饭野等认为,对于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假如辅助T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比值在1.0以下,每日给予SNMC40ml间歇治疗也可奏效。对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治疗,大剂量疗法与"40ml疗法"同样需要较长时期的治疗,当转氨酶处于低值的安定状态时,则以间歇疗法逐渐减量防止转氨酶反跳。1998年8月~2000年3月,在我国7个城市对194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观察不同剂量对乙型肝炎的疗效。将1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9例,接受SNMC治疗剂量100ml,每日1次,静脉注射,共4周,以后改为口服SNMC3片/次,每日3次,共4周;B组95例,静脉注射SNMC40ml,4周后改为口服SNMC片剂,用法同A组。结果两组疗效近似。ALT和AST同时正常化率在两组分别为46.7%、 48.4%,降至正常值上限1.5倍以内为70.1%,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总胆红素改善率在A组为62.9%,B组为73.4%,血清白蛋白在两组均有明显增加。在治疗8周后血清钾有轻度下降,钠上升,但比较治疗前并无显着性差异。关于不良反应,3例主诉胸部不适,但心电图无变化;1例出现高血压,7例血清钾低于3.5mmol/L,2例出现轻度贫血,对症治疗后全部恢复。结果提示,每日40ml标准剂量与每日100ml大剂量均可获得同样的疗效。因此,患者初次应用该药时,每日给药40ml是足够的。但也有日本学者研究认为,要取得肝病理组织学上的改善,40ml是不够的,需要100ml的大剂量疗法。慢性肝病肝组织学改善的效果日野等观察4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住院患者(平均年龄(43.7+ 10.6)岁,其中HBsAg阳性10例,HBeAg阳性8例),以SNMC100ml加在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或SNMC100ml直接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并对肝功能和肝组织学的改善进行了研究。治疗 8周后肝实质病变均呈明显改善;改善率:小灶性坏死47.5%,星状细胞吞噬55%,肿胀47.5%,界板破坏50%,桥状坏死也见半数消退。但基本未见到对纤维增生(5%)和小叶改建的影响(7.1%)。40例中多数病例治疗前、后均作了肝病理检查,以盲检法评定确认了SNMC大剂量疗法对肝细胞炎症呈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对慢性肝病肝癌变的抑制效果[1]以慢性丙型肝炎为对象,给予SNMC每日100ml,治疗8周后,对治疗组84例继续进行每周2次~7次治疗,持续2年~16年(平均10.1年),另以109例未治疗病例为对照组作回顾性观察1年~16年(平均9.2年),经过15年追踪观察,治疗组癌变率降低约半数(与对照组相比,P=0.002),特别是治疗组中平均ALT值居正常值上限以下者(≤50IU)见到肝癌发病率显着降低(P=0.08)。由此可知,为了防止肝病的进展使ALT值长期维持在低值状态是重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大量或长期给予甘草酸后可见到低血钾、血压升高、血钠及体液贮留、浮肿、体重增加等伪醛固酮症。对于其发病机制,熊谷朗认为是由于甘草酸及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抑制了肝内Δ4- 3Ketocteroid(甾酮类物质)的代谢酶Δ4-reductase(Δ4-还原酶)的活性;Stewort认为,是由于在肾脏甘草次酸抑制了使cortisol转化成cortisone的代谢酶11β-HCD(11-β-羟甾类脱氢酶)的活性,使过剩的氢化可的松代替了醛固酮与肾脏I型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了水电皮质激素样作用。当健康人长期给予甘草酸后也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水电皮质激素样作用。另外,也有关于甘草酸使11β-HCD活性受到抑制导致类固醇代谢异常的报道[9]。然而,伪醛固酮症的出现也只限于大量或长期给予甘草或甘草酸的患者,而在这些患者中也与个体差异有关[10]。事实上,对慢性肝炎患者用SNMC以双盲法治疗观察,每日80mg甘草酸含量静脉注射4周,均未见到伪醛固酮症。这与给药途径和剂量大小有关,也与复方制剂有关,甘草酸的潜在伪醛固酮作用可因复方制剂中所含的甘氨酸和L-半胱氨酸而减弱。每日 SNMC100ml大剂量疗法也很少发生不良反应。日野报告了在65例患者中发现高血压1例(1.5%),低血钾5例(7.5%),但均为轻症,血钾值均在3.0mEg/L以上。未见到需要停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应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及复方甘草甜素片剂时,定期检查电解质(特别是血清钾值)和测定血压是必要的。当血清钾降低时,可考虑停药。在明显低血钾时,较多情况下给予钾剂治疗,但发现尿中钾排泄量也增加,当纠正低血钾不明显时,也可给予抗醛固酮制剂(保钾利尿剂),在使血钾升高的同时也纠正了血压升高[11]。【最新研究进展】抗补体活性 1997年,荷兰学者的试验研究发现,SNMC可选择性地抑制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从而直接发挥抗炎作用。已知甘草酸有2个差向异构体,即α体甘草酸和β体甘草酸。该试验得出的结论是β体甘草次酸对补体经典途径有强力的抑制作用(IC50=35μmol/L),而对旁路途径无抑制作用(IC50>2500μmol/L)。β体甘草次酸的抗补体活性依赖于其分子构型,因为α体甘草次酸无这种活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β体甘草次酸作用点在补体C2水平上。6.2调控细胞凋亡[13, 14]研究发现,给小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四氯化碳,3小时~6小时后肝小叶内可见到肝细胞凋亡出现,6小时~12小时后细胞坏死出现。在注射四氯化碳同时给与甘草酸可使细胞凋亡数减少,6小时后减少1/12,12小时后减少1/2。吉川等人发现,甘草酸可以抑制 TNFα/ActD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凋亡的过程。另有人研究报告指出,甘草酸在DEN(二乙基五硝胺)所致的化学性肝癌模型中可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发生,其机理可能是促使Bax(细胞凋亡促进蛋白)基因表达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过程。

三、复方甘草酸苷片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复方甘草酸苷片英文名称:Compound Glycyrrhizin Tablets汉语拼音:Fufang Gancaosuangan Pian【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片含甘草酸苷25mg、甘氨酸25mg、蛋氨酸25mg。【性状】本品为白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片芯呈类白色至淡黄色。【适应症】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斑秃。【规格】25mg/片 30片/盒 60片/盒 100片/瓶【用法用量】成人通常1次2~3片,小儿1次1片,1日3次,饭后口服。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不良反应】尚未实施调查本制剂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确实发生频率。重要不良反应假性醛固酮症(发生频率不明):可以出现低血钾症、血压上升、钠及液体贮留、浮肿、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血清钾值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给药。另外,还可出现脱力感、肌力低下、肌肉痛、四肢痉挛、麻痹等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在发现CK(CPK)升高,血、尿中肌红蛋白升高时应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置。【禁忌症】(以下患者不宜给药) 1.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钾血症患者(可加重低钾血症和高血压症)。 2.有血氨升高倾向的末期肝硬化患者(该制剂中所含有的蛋氨酸的代谢物可以抑制尿素合成,而使对氨的处理能力低下)。【注意事项】 1.慎重给药对高龄患者应慎重给药(高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高)(参照老年患者用药)。 2.一般注意事项由于该制剂中含有甘草酸苷,所以与含其它甘草制剂并用时,可增加体内甘草酸苷含量,容易出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应予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治疗利大于弊后慎重给药。【儿童用药】小儿1次1片,1日3次,饭后口服。【老年用药】基于临床应用经验,高龄者有易发低血钾不良反应倾向,因此需在密切观察基础上,慎重给药。【药物相互作用】合并用药时需注意【药物过量】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药理毒理】(一)药理作用: 1.抗炎症作用(1)抗过敏作用甘草酸苷具有抑制兔的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 Phenomenon)及抑制施瓦茨曼现象(Shwartzman Phenomenon)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甘草酸苷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结合,选择性地阻碍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 2.免疫调节作用甘草酸苷在体外实验(in vitro)具有以下免疫调节作用:1)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2)对γ干扰素的诱导作用;3)活化NK细胞作用;4)促进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作用。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在in vitro初代培养的大白鼠肝细胞系,甘草酸苷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在小白鼠MHV(小白鼠肝炎病毒)感染实验中,投与甘草酸苷可延长其生存日数;在兔的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发痘阻止实验中,有阻止发痘作用;在体外实验系,也观察到了抑制疱疹病毒等的增殖作用,以及对病毒的灭活作用。有报导甘氨酸及蛋氨酸,可以抑制给大白鼠口服甘草酸苷所引起的尿量和钠排泄减少。(二)非临床毒理研究急性毒性给大白鼠口服本品每公斤体重12g(48片),未见死亡例,因此无法算出LD50。LD50>12g(48片)。【药代动力学】 1.人体内药代动力学血中浓度给正常人口服本剂4片(含甘草酸苷100mg)时,虽然血中甘草酸苷浓度尚未获得准确的误差范围,但是有资料表明甘草酸苷加水分解物甘草次酸在给药后血中浓度出现两次高峰,第一次在用药后1~4小时间出现,第二次在10~24小时间出现。尿中排泄正常人口服本制剂后10小时内尿中均未检出甘草酸苷及甘草次酸。 2.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考)吸收给小白鼠口服3H甘草酸苷,1小时后血中浓度达最高值,以后缓慢减少,6小时后减至最高值的59%。12小时后血中浓度再度升高,以后又逐渐下降。分布给小白鼠口服3H甘草酸苷,10分钟后摘取脏器,可以见到所有的脏器都含有甘草酸苷。分布最多的脏器是肝脏,在给药后2小时达最高值,3H值为2.8%,其次分布顺序为:肺、肾、心脏、肾上腺。【贮藏】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有效期】24个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006

文章到此结束,假设本次分享的甘草酸苷片说明书和复方甘草酸苷片的作用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上一篇: 英雄学院2024(超神学院2023年还会出吗)
下一篇: 返回列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