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锦州古塔简介,以及锦州古塔至今多少年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锦州古塔的介绍
古塔公园是2000年锦州市委、市政府推拟办的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39件实事中的一项重大美化工程。1999年初春动工,2000年仲夏告竣。总面积为12公顷,投资1.4亿元。该园以千年辽塔为中心制高点,以大广济寺古建筑群为借景,建设中坚持体现锦州古城历史文脉和现代园林风光理念相结合的特点,使之成为富有辽西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休闲场所。锦州古塔公园古塔和木化石所组成,千年古塔与现代园林合为一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以其特有的园林风格而成为锦州以至辽宁省的又一个旅游名胜,特别是其中的木化石林,非常独特。木化石林以辽西地域的特产木化石为主要原料,用多种造型手法,堆栽成一处的石林风景点。
二、锦州古塔传说
1、听老人讲,修建锦州塔时,工匠们都特别的伤脑筋。塔太高了,没法绑脚手杆子。遍寻能人异士,就是没办法。所有的老人也都问到了,问来问去,有一位老人,一直默不作声。主事的人就问:“老人家,您有什么法儿没有?”老头说:“咳,我都土埋半截子啦,我能有啥法儿?”说完就走了。
2、领工的听了这番话,先是一怔,接着一想:“呀!有门儿。”马上派了人去追那个老人,可连个人影也没看见。心想:这准是鲁班师傅点化咱们来了。领工的经过一番琢磨,告诉大伙:围着大塔屯土。修一层塔,垫一层土,垫一层土,修一层,完了把土一撤,塔就修成了,正好是埋完又扒出来。
3、据说,这土就是从今天锦州市金凌商厦那里取来的。挖土垫高,一层一层的修塔,塔越修越高,这儿的土就越挖越多,就形成了一个大坑。后来,这里又修起了烧锅,(就是做酒的酒厂)也就是今天的凌川酒厂。久而久之,大家就管这儿叫“烧锅大坑”,塔修成了,土撤了下来,就用这土修了锦州城的城墙。
4、锦州辽塔坐落在大广济寺前。据明嘉靖碑文(宣大巡抚文贵撰)载:金代的中靖大夫高琏曾写过《塔记》说,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507年),是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塔是砖实心密檐式,现高57米。塔身八面,每面雕有一佛胁侍,三个宝盖和两位飞天。
5、飞天翱翔于上,大佛端坐龛中,胁待肃立龛旁。塔檐共十三层,每层各角原来都有楠木挑梁,上托檐角,下缀铜铃,现多已脱落,仅西北角还剩11根。塔顶早在永乐年间被明军用炮打落。塔上砖雕的梁、柱、斗拱和花饰等也多半脱落。塔座在1933年曾用青砖维修。
6、古塔体量宏伟,是辽西最高的古代建筑,是京沈途中唯一能从列车上望到的辽代高塔,也是锦州古城的标志。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锦州古塔
三、锦州古塔建于哪个朝代
锦州古塔,又名细柳塔、南塔,是辽宁省锦州市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辽朝。这座塔修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38年,当时是为了纪念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而建。后来这座塔的建筑风格逐渐演变,经历了元、明、清等朝代的多次修缮重建。
锦州古塔是一座兼具中国传统建筑和西亚伊斯兰式塔楼特点的建筑。塔身外观呈古铜色,通高33.3米,共有八层。每层楼檐外都有一圈麻花状楼梯,文锦河水面斜靠塔身而过。
锦州古塔作为辽代遗存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艺术研究价值,对研究北方民族的思想、文化、语言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外,锦州古塔也是辽金时期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对于加深人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推进中西文化交流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自然天灾等影响,锦州古塔在历史上多次遭受毁坏,多次修缮。元代时,道士刘无渐曾给塔梯加盖两层。明代时,徐霞客称赞该塔“固不下周、赵千载之形,而差可在梁、代之间。”此时锦州古塔修为最为完整。此后,经历了多次战火和地震的破坏,曾一度废置。清代雍正年间再次重新修缮,使锦州古塔恢复了原貌。
锦州古塔的所在地是在锦州市区中心文锦河畔,与附近的锦州古城、锦州会馆等建筑相辅相成,组成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同时,锦州古塔也是文锦河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是锦州市区中心的重要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锦州古塔享有国务院颁发的保护单位证书,是国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从1999年开始,锦州市政府对古塔进行了全面修缮,并建立了完善的保护措施和监测系统,确保了这座古建筑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锦州古塔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对于加深人们对中西文化交流和历史交融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锦州古塔的修建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对锦州市经济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锦州古塔是一座有着久远历史和独特风貌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点,它兼具传统建筑和伊斯兰文化的艺术特点,对人们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均有极高的意义和价值。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锦州古塔的魅力还将继续影响着更多的人们前来瞻仰。
四、锦州古塔的详细资料
1、大广济寺又名大佛寺,在古塔区旧城内北街,寺内明碑谓建于辽代,元末毁于兵火,明永乐后多次重修。清嘉庆十四年(1809)又遭火焚,清道光六年(1826)开始重修,道光九年(1829)竣工。全寺建筑布局紧凑,平面呈长方形,有佛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主要建筑是佛殿(今佛已不存),为大木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5间,檐柱及额枋上都有精美雕饰。寺东有昭忠祠,于光绪二十四年为缅怀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寺西有天后宫,建于雍正王年。现在的大殿约于同治年间。正殿7间,硬山式额枋上有彩绘木刻,二十四孝图,雕刻生动细腻。前院有东、西廊房14间,山门左右是碑亭。解放后,都已修饰一新,现为锦州市博物馆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锦州辽塔坐落在大广济寺前。据明嘉靖碑文(宣大巡抚文贵撰)载:金代的中靖大夫高琏曾写过《塔记》说,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507年),是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塔是砖实心密檐式,现高57米。塔身八面,每面雕有一佛胁侍,三个宝盖和两位飞天。飞天翱翔于上,大佛端坐龛中,胁待肃立龛旁。塔檐共十三层,每层各角原来都有楠木挑梁,上托檐角,下缀铜铃,现多已脱落,仅西北角还剩11根。塔顶早在永乐年间被明军用炮打落。塔上砖雕的梁、柱、斗拱和花饰等也多半脱落。塔座在1933年曾用青砖维修。古塔体量宏伟,是辽西最高的古代建筑,是京沈途中唯一能从列车上望到的辽代高塔,也是锦州古城的标志。
五、锦州古塔的历史 锦州古塔发展的历史简介
1、锦州辽塔坐落在大广济寺前,也是古塔公园中。据明嘉靖碑文(宣大巡抚文贵撰)载:金代的中靖大夫高琏曾写过《塔记》说,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507年),是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
2、塔是砖实心密檐式,现高57米。塔身八面,每面雕有一佛胁侍,三个宝盖和两位飞天。飞天翱翔于上,大佛端坐龛中,胁待肃立龛旁。塔檐共十三层,每层各角原来都有楠木挑梁,上托檐角,下缀铜铃,现多已脱落,仅西北角还剩11根。塔顶早在永乐年间被明军用炮打落。
3、塔上砖雕的梁、柱、斗拱和花饰等也多半脱落。塔座在1933年曾用青砖维修。古塔体量宏伟,是辽西最高的古代建筑,是京沈途中唯一能从列车上望到的辽代高塔。它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省级文物,也是锦州古城的标志。
六、辽宁锦州的古塔始建于什么年代
1、大广济寺又名大佛寺,在古塔区旧城内北街,寺内明碑谓建于辽代,元末毁于兵火,明永乐后多次重修。清嘉庆十四年(1809)又遭火焚,清道光六年(1826)开始重修,道光九年(1829)竣工。全寺建筑布局紧凑,平面呈长方形,有佛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主要建筑是佛殿(今佛已不存),为大木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5间,檐柱及额枋上都有精美雕饰。寺东有昭忠祠,于光绪二十四年为缅怀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寺西有天后宫,建于雍正王年。现在的大殿约于同治年间。正殿7间,硬山式额枋上有彩绘木刻,二十四孝图,雕刻生动细腻。前院有东、西廊房14间,山门左右是碑亭。解放后,都已修饰一新,现为锦州市博物馆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锦州辽塔坐落在大广济寺前。据明嘉靖碑文(宣大巡抚文贵撰)载:金代的中靖大夫高琏曾写过《塔记》说,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507年),是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塔是砖实心密檐式,现高57米。塔身八面,每面雕有一佛胁侍,三个宝盖和两位飞天。飞天翱翔于上,大佛端坐龛中,胁待肃立龛旁。塔檐共十三层,每层各角原来都有楠木挑梁,上托檐角,下缀铜铃,现多已脱落,仅西北角还剩11根。塔顶早在永乐年间被明军用炮打落。塔上砖雕的梁
文章到此结束,假设本次分享的锦州古塔简介和锦州古塔至今多少年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