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孔明灯制作方法
小学生孔明灯制作方法参考如下:
孔明灯是中国自古以来许愿和美好的象征。
小学生制作孔明灯的方法/步骤一
1、准备四根吸管,把吸管两两连接。
2、用胶固定成十字形,找几根细一点的蜡烛,用胶固定在吸管上。
3、再找一个塑料袋固定在吸管的四个角上。
4、将塑料袋提起来,用打火机点燃蜡烛即可完成。
制作简易孔明灯的方法二
工具、原料:大薄纸三张、固体酒精一块、细铁丝、老虎钳、胶水。
1、将三张大薄纸上下对齐叠放。选择半透明不易燃烧的薄纸,纸轻,放飞起来要容易一些;
2、竖着对折,将宽边对折,在两角边分别用笔画出半圆的弧形;
3、用剪刀将边角剪下,展开;
4、用胶水将裁剪好的三张纸对边粘成一个三锥形;
5、用老虎钳将细铁丝弯成一个圆形,中间用铁丝固定成十字,并预留出放固体酒精的位置;
6、在做好的三锥形的底部周边涂上浆糊,将圆形细铁丝固定住,插固体酒精的尖尖放到里面。一定要注意球体的重心位置,外观设计一般弄成对称状的,这样一来孔明灯的重心不易偏离;
7、等胶水干了,把纸撑开,再放上酒精,点火,十几秒过后,热气将孔明灯膨胀,孔明灯即可松手升起;
8、可以根据个人爱好给纸面上色,也可以绘制简单的图案,增添孔明灯的艺术感。
简易孔明灯制作的方法
就是孔明灯的原理
简易孔明灯制作
以往在教完浮沉条件的应用一节之后,我布置学生自制孔明灯,但他们制作的孔明灯都飞不起来,其原因是他们制作的孔明灯不满足起飞条件。
1 孔明灯起飞条件
孔明灯“会飞”原因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由浮沉条件可知,只有满足:
F浮>G总=G热空气+G灯
即:G灯<F浮-G热空气
时它才能上升,由此可知它的自重(包括外壶燃料的重力)要很轻才能起飞,轻到什么程度呢?
G灯<F浮-G热空气=ρ空气gV排-ρ热空气gV,
G灯<(ρ空气-ρ热空气)gV排,
m灯<(ρ空气-ρ热空气)V排, (1)
空气的密度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出。
把(2)式代入(1)式可得
可见其能否起飞由灯质量和气温、热空气温度和孔明灯容积共同决定。
具体数据估算如下:
设当天气温:T空气=300K(27℃);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p=1.01325×105Pa;孔明灯容积:V容=V排=0.2m×0.25m×0.4m=2×10-2m3;加热后的空气温度:T热空气=500K(227℃);?空气=0.029kg/mol.代入(3)式得:
在上述条件下孔明灯总质量在9.44g时,当热空气温度升到227℃时上升。
假设在上述条件下把孔明灯质量减轻成m灯=4g=4×10-3kg,由(3)式变形并代入数据得:
即热空气温度只要升高到88℃,孔明灯即可上升。
仍按上述条件,若孔明灯质量
即m灯≥23.56g,则无论热空气温度升到多高也飞不起来。
由上面分析可知孔明灯要起飞,它的质量不能超过一定值,而且质量越小所需热空气温度越低,也就越容易起飞。
2 一种简易孔明灯
在上面分析基础上,我制成了一种极易起飞的孔明灯,课上一使用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自己制作,也都获得了成功。
2.1取材和制作
①取一只大号极薄的塑料手提袋,手提处剪平。
②取一根长约60cm的细铜丝(可用多股软铜线中的一股铜丝),两端分别系在方便袋口子两边。
③在细铜丝中间包上适量棉花,简易孔明灯便制成了。如图。
2.2放飞
选择没有风的地方(室内也可),一人两手分别捏住方便袋底部两角,使之开口朝下,并使包有棉花的细铜丝自然下垂。再在棉花上倒上适量酒精,点燃酒精,几十秒钟后,孔明灯便会腾空而起。
2.3注意
①酒精棉花不宜太重,一般可使总质量(方便袋、细铜丝、酒精棉花的总质量)在5g以下较易起飞。
②细铜丝长度要适当,以使酒精燃烧后不致溶化塑料袋为好,并注意防止失火。
③如果想把它拉下来,事先可在细铜丝中间再系一根细铜丝让它下垂。
如何制作孔明灯的简单方法
简易孔明灯的具体做法如下:
工具和材料:塑料袋、吸管、打火机、蜡烛。
1、准备四根吸管,把吸管两两连接。
2、用胶固定成十字形,找几根细一点的蜡烛,用胶固定在吸管上。
3、再找一个塑料袋固定在吸管的四个角上。
4、将塑料袋提起来,用打火机点燃蜡烛即可完成。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
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每一年。
孔明灯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
渊源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 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明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
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
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