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设2024(基础性民生建设有哪些)

民生建设2024(基础性民生建设有哪些)

Hi,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民生建设2024的一些知识点,和基础性民生建设有哪些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假如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的什么年

1、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2、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会议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3、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九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4、近年来,各类原创性、前沿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不断推动新的产业发展。依托无人机、有人机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动力电池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无人机送货、商业化载人飞行等低空经济。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6、“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二、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发布

2024年首批河南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出炉,明确该省今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520个。

该批项目作为各行业领域重中之重,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延链升链、新兴产业补链强链、未来产业建链成链的关键举措,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主要载体。

520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创新驱动能力提升项目44个,涉及实验室体系建设及研发平台、双创平台建设,包括龙门实验室、尧山实验室、中原科技城(郑州)科技创新园、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等重大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6个,其中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方面,包括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菏泽至兰考铁路河南段等项目;现代能源保障网建设方面,包括河南鲁山抽水蓄能电站、河南信阳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等项目;此外还涉及现代水网建设项目。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个,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项目,如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产业专项发展项目386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360个,还有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项目。

绿色低碳转型项目24个。民生和社会事业改善项目19个,包括教育、医疗项目,其中有信阳师范大学淮河校区(三期)建设项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改扩建项目等。

1、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前期工作。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认真细致地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设计任务书和做好勘察设计等各阶段工作,保证前期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实行部门和地区负责制。重点建设项目要按隶属关系,从建设的前期工作起直到竣工投产交付使用,由项目主管部门或省、市、自治区对国家全面负责,保证按国家计划确定的建设投资、生产能力、建设工期和经济效益完成工程建设。

主管部门和省、市、自治区要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城镇规划、物资供应、施工力量调配、短途运输、职工生活安排以及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支援国家重点建设。

3、建立强有力的现场指挥机构,加强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实行项目投资包干,杜绝重点工程的浪费。

4、优先安排、优先供应重点项目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在安排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时,各级计划部门都要优先保证重点项目所需的投资,根据批准的总概算,按合理工期和实际需要分年备足,不留缺口,保证重点项目一经开工就能连续建设。

5、认真落实重点项目的配套工程和协作条件,使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工程统筹安排,同步建设,按时投产。

6、精心组织重点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承担重点项目勘察设计任务的单位,要精心勘察设计,保证按时出图;承担重点项目的施工单位,要精心组织施工,加强科学管理,采用先进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力争使国家重点项目都能成为全优工程。

三、2024年国家政策重点发展方向

2024年国家政策重点发展方向:稳增长:两次提及“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被置于更突出位置;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产业政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1、稳增长:两次提及“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被置于更突出位置。

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中央在年中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充分表明中央已经把恢复经济总量平衡问题视作当前经济运行的首要工作。

可以预计,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中央将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2、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明年财政政策的基调是“加力提效”,将力度和规模置于效果之前,体现出比今年和去年更强的稳增长取向。这意味着,明年财政支出力度将更大,赤字规模和专项债总和仍会保持一定强度,同时财政支出将保持一定强度,带动总需求回升。

在操作方向上,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侧重点会从投资拉动为主,逐步向以消费拉动为主转变,以消费带投资、促投资,形成消费、投资并重齐动的新发展格局。

3、产业政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会议还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明年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有助于更好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优化产业政策,预计明年的产业政策会进一步聚焦关键领域。

发展数字经济是明年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发挥我国市场规模、人力资源和金融体系优势,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4、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5、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假设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 欧盟rohs(欧盟rohs指令)
下一篇: 返回列表

为您推荐